跟很多傳統民俗一樣,“謝竈”正慢慢走向消亡;民俗專家二胎稱:既然從傳統文化中找不到精神慰藉,又談何保護傳統
  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燁池報道:今年1月23日是褐藻醣膠副作用農曆臘月廿三,俗稱“小年”,這是進入年關的起點,民間有個重要的傳統民俗“謝竈”。昨天佛山的不少老人在家裡“謝竈”,擺供品、點紅燭、燒金銀,然而不少年輕人卻對“謝竈”知之甚少。
  你“ssd固態硬碟壽命賄賂”了竈王爺沒?
  謝竈過後“入年架”,但每家每戶謝竈的日子並不一樣。佛山民俗專家餘婉韶介紹說,在古代,有“官三民四疍家五”的說ssd固態硬碟法,即達官貴人在臘月廿三謝竈,一般平民百姓在廿四謝竈,而水上居民則要等到廿五才能謝竈。現在沒有了這樣的身份等級講究,不少佛山人會按照習慣,選擇臘月廿三或廿四進行謝竈。
  “謝竈就是感恩‘竈王爺’在過去的一年中賜給我們食物”,佛山塔坡社區永慶房屋的黎伯告訴記者,在塔坡,幾乎每戶人家都還延續著這項傳統儀式,一般是在臘月廿四的黃昏,供起煎堆、松糕等食物“款待”竈君,點紅燭拜三拜,敬酒三巡,燒金銀紙帛,說一些祈福的吉利話。
  餘婉韶說,謝竈源於一個有趣的傳說。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,“竈王爺”要騎馬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一年來的善惡,玉皇大帝會根據竈神的彙報,決定這一家人來年的吉凶禍福,所以古代的人謝竈,除了感謝竈王爺賜福,還為了讓他能“多說好話”。
  “在供品里一定會用到糖或其他甜的食物,就是‘賄賂’竈王爺,讓他別說壞話”,“不過現在沒有特別規定的供奉食物”,黎伯說。
  中年大嬸都已蒙查查
  1月23日,在塔坡街一家香燭店里,陸續有街坊來買謝竈用的香燭、金銀紙等物品。市民林女士向店主阿伯詢問應該買哪些物品,阿伯介紹了必買的東西———黃紙上用紅字寫著要祭拜的神仙名號以及祈福的內容,和印著一雙靴子的紅紙釘在一起。店主阿伯介紹說,這是放在金銀紙帛上一起燒的,是這邊謝竈常用的物品。
  林女士告訴記者,她對謝竈一無所知,此前一直是家裡的老人在操辦。記者採訪發現,佛山的不少年輕人根本不瞭解謝竈這一習俗,很多都沒有參加過家中的謝竈儀式。
  黎伯稱,現在並不需要一家老小團聚謝竈,“一般家裡就是老太太在謝竈”。兆祥公園裡一位中年女士聽了黎伯的話後坦言,即使是中年人也不清楚這種傳統儀式,更不要說年輕人了,並且,煎堆、松糕這些傳統食物,像我兒子那一輩年輕人已經不喜歡吃了。
  搞商業活動難入人心
  “我們研究文化的人也感覺到了這些民俗文化正在慢慢走向消亡,但說起解救,都感到無能為力”,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陳恩維教授說,因為許多中國的傳統習俗都是建立在農業社會基礎上的,當慢慢進入工業社會後,它們的根基就不在了。
  陳恩維說:“以前謝竈的主角是女性,作為她們一年清掃、做飯的總結,她們會有一種使命感,但現在這種使命感已經沒有了。”
  去年“小年”那天,即2013年2月3日,佛山南風古竈曾舉行過一場萬人謝竈活動,但在陳恩維看來,這不是保護民俗文化應有的方式,“說到底,這隻是一種商業行為,沒有文化底蘊,走不到人的內心,雖然有人下跪,有人作揖,但大多數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。”
  陳恩維直言,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西方文化的浸淫,人們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不到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,“儘管我們都知道要保護傳統文化,但如何保留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。” ?編輯: 鄔嘉宏  (原標題:傳統民俗小年“謝竈”走向消亡 大多數年輕人不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74slrhf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